您当前的位置 : 秦皇岛长安网 >>政法资讯

【河北法制报】为保护濒危植物尽一分力

来源:河北法制报         2023-03-29 14:49

□ 讲述:昌黎县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 杨咏钦

整理:河北法制报记者 刘波

河北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是在今年1月30日,当时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熊伟来到昌黎县,向秦皇岛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座谈会上,一名政协委员是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的专家,他希望检察机关能够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关注河北梨这一濒危植物品种的保护。

秦皇岛市检察机关与市政协有公益诉讼线索移送的合作机制,作为该机制建立以来的第一个由政协委员移送的公益诉讼线索,副检察长熊伟非常重视,要求我们尽快调查、落实。

作为从事公益诉讼的检察官,河北梨这个物种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有些陌生。会后通过与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沟通,我们了解到,河北梨是中国极小种群物种之一,属于河北省重点保护植物,最早发现于河北省,是唯一以地域名称命名的梨种。这种梨以前曾在昌黎县大面积生长,但是由于其个头小,味道酸涩,近年来因为改良水果品种、土地开发等多种原因,河北梨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目前已经被评估为极危物种。

专家还对我们说,河北梨虽然不好吃,但是由于它主要生长于山区,根系非常发达,抗病性强,很容易适应恶劣环境,与栽培品种亲合力优良,是嫁接梨品优良的母株,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为了能够了解河北梨现在的生存状况,在专家引领下,我院检察长张军带队,踏查了还有河北梨零星分布的碣石山、杏树园、长峪山等地。

为了能够找到河北梨的天然植株,有时候,张军检察长带着我们一进山就是一天。在踏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当地的果农都知道河北梨,他们称呼河北梨为大肚梨,早就有利用河北梨的梨树嫁接其他梨种的做法。踏查过程中,我们也目睹了河北梨顽强的生命力。当时专家将我们带到一个山坡前,说以前这个山坡上有一片河北梨的植株,但是由于水土流失,这些植株大多已经不复存在。在山坡边缘还有一个已经没有主干只剩根系的河北梨的树桩,就是这样一个树桩,竟然发出了两株新芽。

在踏查过程中最让我们欣喜的是,在五峰山李大钊的故居附近就有一棵河北梨的古梨树。五峰山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棵梨树曾经出现在李大钊的文章和诗作中,为的是鼓励当时的青年革命者,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河北梨的保护确实亟待加强,河北梨在野外的植株缺乏保护措施,一些植株没有及时鉴定,周围群众也缺乏对河北梨植株的保护意识,存在随意砍伐挖掘的现象。

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取证,3月3日,在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在市检察院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邀请人民监督员、听证员、公益诉讼监督员召开公开听证会。在这次听证会上,我们将调查的证据一一展示给与会人员。提供线索的政协委员也在被邀之列,他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现场的人员也对保护河北梨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结合调查结果和听证会上的意见建议,我们最终形成了检察建议,要求相关部门对河北梨开展摸底调查,建立护照档案。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红色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融合的党建文化阵地。加强执法、管理与合作,同时增加资金投入,强化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都认识到保护河北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看着这份检察建议,我内心难掩激动。通过这份检察建议,能够让河北梨这个物种得以延续,通过我们的工作,能够让子孙后代看到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各种动植物,这些动植物还比我们这时候生存得更好,不正是我们这些检察官从事公益诉讼的初心吗?想到这里,我仿佛又看到了那两株身处绝境的河北梨嫩芽,它们身处逆境,却顽强生长,总有一天它们会再现春雨梨花白的景色,让观它者感叹,让护它者心安。

关键词:责任编辑:秦皇岛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