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秦皇岛长安网 >>政法资讯

网络空间不能成为 负面情绪的“垃圾场”

来源:河北法治报         2025-09-25 09:45

□ 古孟冬

据央视新闻报道,小玲是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络女主播。从2023年12月开始,她的个人信息遭网络“开盒”后,收到大量骚扰电话和威胁信息,全家被迫搬离。警方经调查发现,此案始作俑者杭州临安周某犯罪团伙,自2023年到2024年3月期间,共非法收集、买卖明星、“网红”、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等800余人的个人信息,浏览量超400万次……

近一段时间以来,种种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的行径时常见诸网络空间:有的惯于蹭社会热点事件,精心设置议题、挑动群体对立、恶意拉踩攻击;有的炮制时政、经济、民生领域谣言,或发布阴谋论等耸人言论,或散布绝对化、消极化论调;甚至有的以脚本策划、剧本演绎等方式宣扬“以暴制暴”,以“打人”“约架”直播吸粉引流,挑起网暴戾气……面对上述将网络空间搅得乌烟瘴气的种种恶行,日前,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

明明是某个群体的个别现象,为什么被说成普遍问题?明明是可以理性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被人为地制造对立?明明是未经证实的消息,为什么被传得煞有介事……这里面,固然有网络匿名性放大恶意、网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多重因素,但流量的推波助澜,是更为关键的一环。在“眼球经济”逻辑下,不偏不倚、平和理性的发言或许鲜有人倾听,而罔顾事实情绪先行、非黑即白偏执极端、逮事就骂上纲上线等操作,却能分分钟“吸睛”引流。情绪越是被煽动得激烈,流量越是膨胀得迅速,等吸引到足够多的粉丝,疯狂“吸金”的獠牙就会立马暴露无遗。

只顾情绪强不强烈,不分信息真不真实;只看流量多少,不管是非之分。如此恶意挑动负面情绪,不仅会破坏网络生态,更将动摇社会和谐的根基。从这方面说,“清朗·整治恶意挑动负面情绪问题”专项行动开展得正当其时,其聚焦社交、短视频、直播等平台的话题、榜单、推荐、弹幕、评论等重点环节,着力整治挑动群体极端对立情绪、宣扬恐慌焦虑情绪、挑起网络暴力戾气、过度渲染消极悲观情绪等四类问题,旨在营造更加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网络空间不能成为负面情绪的“垃圾场”,更不能成为某些人非法牟利的“演绎场”。在此次专项行动中,监管部门要动真碰硬,对问题突出、屡教不改的平台、MCN机构和账号,绝不手软、从严处置。各网络平台要建立全流程的内容审核机制,对虚假、夸大、低俗内容坚决说“不”。同时,算法推荐不能唯流量是从,应当通过技术手段降低负面内容的推荐权重,让积极正向、理性客观的内容获得更多传播空间。作为普通网民,我们也要反思:在键盘上敲下的每一句话,是理性表达还是情绪宣泄?面对未经证实的消息,是盲目转发还是谨慎核实?当大家都做到了“不转发、不点赞、不关注、会举报”,那些靠挑动负面情绪牟利的“黑手”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让我们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共同抵制恶意挑动负面情绪的行为,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成为人们心灵的栖息之所,助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责任编辑:秦皇岛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