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自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汤振宇,北戴河公安分局牛头崖派出所民警,今年29岁,是一位热血的“90后”小伙儿。2019年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后,怀着对公安事业的满腔热忱,他主动请缨奔赴公安最基层、最一线学习锻炼,一干就是三年。
“刚到牛头崖派出所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忠诚、担当、果敢、奉献,要对得起身上这身警服,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做点事儿。”汤振宇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三年里,作为基层民警,无论是事关群众利益和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还是琐碎繁杂的各类纠纷、救助,亦或是疫情防控,只要面对群众,汤振宇始终不以事小而不为,勇挑重担,真情服务,用汗水浇灌着牛头崖派出所辖区的每一寸土地。
从警以来,汤振宇共计破获各类案件19起、抓获嫌疑人21人,调解矛盾纠纷、受理求助300余次,荣获锦旗10面、感谢信5封。先后荣记3次个人嘉奖,2020年11月荣获河北省“冀青之星”称号。
面对当前执法环境不断复杂的情况,汤振宇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他坚持与时俱进,利用休息时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随着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他往往能在看似没有线索的案件中抽丝剥茧、洞察秋毫,最终找到关键证据与线索成功将嫌疑人捉拿归案。通过日复一日的工作历练,汤振宇逐渐总结出一套自己特有的侦查技战法,成为了同事们公认的“办案好手”。
在汤振宇的办公电脑桌面上有一个特殊的文件夹——“各案线索”,他平时习惯将没有破获但有视频或书证资料的案件归档,并通过不断研判挖掘出新的有效线索。
在一次梳理排查中,汤振宇发现了盗窃犯罪嫌疑人刘某的活动轨迹,在掌握确切线索后,他立即将情况反映给领导,并火速与同事将刘某抓获归案。负隅顽抗的刘某开始抱有侥幸心理,始终不交代问题,但经过民警彻夜审讯,最终承认了犯罪事实。
案件最后,汤振宇又通过法律解释使刘某进一步认识到自身错误并主动向各受害人进行赔偿。2022年3月,该盗窃案件的数位被害人自发赶到派出所为汤振宇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只有破更多的案子,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才对得起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任。”汤振宇常常说。
三年的工作经历让汤振宇早已将辖区地貌、各行各业、各色人、事谙熟于心,牛头崖镇片区十八个村、十四个居民小区他可以在心里画出个“矛盾纠纷化解图”:哪家有矛盾、哪家有积怨、哪家夫妻闹离婚……各类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当事人和化解途径他都“门儿清”。
牛头崖镇桃园村年近70岁的一对亲兄弟,因分户口粮田地界产生纠纷,多年来,二人针对相邻的半米宽的土地界限始终寸土不让、针锋相对。反目成仇的兄弟俩,最终一纸诉状对簿公堂,甚至在法院判决以后,两兄弟仍因为土地上的一些琐事大打出手。
了解情况后,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两兄弟的矛盾冲突,汤振宇去法院调取了判决文书,多次翻阅桃园村土地确权记录,按照原始量地底册一米一米地确认地界实际位置,并邀请桃园村大队干部、牛头崖镇土管所再次对两兄弟土地进行边界丈量,最终澄清了真相:俩兄弟都没有侵占对方的土地。弄清了事情始末,两兄弟冰释前嫌、和好如初,纷纷对汤振宇赞不绝口:“咱小汤心里有把尺!丈量的是土地,暖的却是咱老百姓的心呐!”
从警以来,汤振宇化解大大小小的矛盾已有100余起,辖区未发生恶性案件、民转刑案件,总体治安态势持续稳定。

“小汤虽然警龄不长,但有思想,肯付出。日常工作中,他从不用书本上的教条法律去让老百姓理解公安工作,而是耐心俯下身子倾听群众的诉求。也正是这样的将心比心的工作态度,换来了辖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教导员张陆介绍道。
今年3月,疫情形势骤然严峻,在家休假的汤振宇在深夜接到返岗通知后,踏着黎明第一时间回到单位,投身到抗击疫情工作中。“越是向疫情防控一线近一步,风险隐患就离人民群众远一步”,这是汤振宇在防疫一线执勤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他接到的第一项疫情防控工作就是封控密接人员所在村庄卡口并着手开展信息流调工作,然而牛头崖镇辖区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抚南连接线等多条城市区主干道的交界区域,同时拥有号称“关内第一集”的牛头崖大集,人流量大、物流频繁,出租房屋遍布辖区各楼栋,流调工作十分复杂、棘手。
为了在最快时间内掌握最准确、最及时的流动人口往返信息,汤振宇根据出租房屋备案、居住证登记等信息与同事对6700余名流动人口逐一电话核查通行轨迹、同行信息。
在完成流调工作后,汤振宇又与同事继续坚守在防疫卡口。有时下了夜班,又要上岗,下了岗又来了警,可他没有喊过一声累,叫过一声苦,而是默默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用实际行动为辖区筑牢了疫情“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