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秦皇岛长安网 >>平安秦皇岛

海港区人民法院长城大街人民法庭 以法治新“枫”守护万家灯火

来源:海港区人民法院         2023-11-20 15:13

近日,河北省委政法委发布的《关于“枫桥式工作法”评选和“枫桥式”基层政法单位创建情况通报》中,海港区人民法院长城大街法庭被评为“枫桥式人民法庭”。

长城大街人民法庭成立25年来,始终坚持将人民法庭工作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总体布局,逐步完善形成“教育式调解、延伸式协作、细节式服务”长城家事审判特色机制,着力打造聚民力、解民忧、惠民生的“枫桥式人民法庭”。

“教育式调解”,助力诉源治理

一是秉承“审教结合”理念,既解事结又解心结。以“重在教育调解,重塑和睦家庭”为办学原则开办婚姻家庭教育学校,探索建立“三三制”婚教学校教学模式,并结合审判实践自编《法律伦理与婚姻家庭》《幸福从学习中开始》等婚教教材,力争在解决家事纠纷的同时,引导当事人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家庭观,从而达到将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的效果。截止目前,共举办婚教学习班200余次,帮助13028名当事人修复情感。二是坚持调解优先原则,注重诉调教育衔接。与妇联、民政局、司法局等部门建立市、区两级“一站式”婚姻家庭纠纷调处化解和诉调衔接机制,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模式将大部分婚姻家庭矛盾解决在诉前。同时,探索并灵活运用“疏通三关机制”“调解三期制度”和“调解九法”,将教育贯穿于调解全过程,把思想引导作为调解的基础,注重情感修复和对调解的认同,以案结事了为导向,在化解纠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修复当事人之间的亲情,构筑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延伸式协作”,拓展多元解纷

一是调解延伸,畅通民调联络渠道。设置民调联络员工作室,负责接待诉前咨询、分流、引导,每年接待咨询400多人次,其中60%的咨询者了解相关知识后自行解决,10%由人民调解员调解成功,降低诉讼成本、规范调解程序的同时,又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快速便捷化解纠纷的需求。二是援助延伸,建立家事帮扶机制。对困难当事人,及时制定帮扶计划,联系司法局、妇联、民政部门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帮助,对属于司法救济范畴的,按法院司法救助流程进行帮助,切实传递司法温度。三是保护延伸,筑牢反家暴“防火墙”。与区公安、妇联、司法、民政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工作实效。2017年至今,共受理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20余件,下发人身安全保护令裁定书20份,着力在在家暴实施者和受害人之间,构建起一座座人身安全“保护屏”。四是职能延伸,凝聚法治建设合力。与妇联、司法局、工会、街道等部门紧密联系,紧扣群众需求,进行授课和法制宣传90余次,受益人群达7000余人,有力夯实了群防群治基础。

“细节式服务”,提升解纷效能

一是优化便民细节,推出开庭预约服务。由法官与双方当事人互动式预约开庭时间、开庭地点,既能为当事人提供最大限度诉讼便利,又能便于诉讼纠纷的化解。自推行以来预约案件占全部案件的60%,进一步拓展司法为民的广度和深度。二是雕琢成效细节,执行回访联络制度。通过主动上门、电话回访等方式积极延伸判后服务,其中赡养、调和案件做到100%回访,在做好判后答疑和法律解释工作的同时,有效避免和防范产生新的矛盾纠纷,增强了家事审判的社会辐射功能。三是聚焦环境细节,营造舒缓和谐氛围。从装修整体布局“家庭化”着手,通过设置家事调解室、心理疏导室、亲情会见室等让当事人感受到浓郁的“家”的温馨氛围,拉近家事法官与当事人间的“距离”,切实满足家事审判多元司法需求。

下一步,海港区人民法院长城大街人民法庭将继续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切实发挥人民法庭的桥梁、窗口作用,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的“毛细血管”,以专业精神、法治力量、司法温度为家事审判添砖加瓦,绘就司法为民新“枫”景。


关键词:责任编辑:秦皇岛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