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联合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十佳案例评选活动,评选出《党建引领 多元治理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正定县正定镇塔元庄村》等“十佳案例”10个,同时,《法治利民惠民 构建和谐义东——石家庄市长安区胜北街道义东社区》等10个案例被确定为“十佳提名案例”。评选出的20个案例整体质量高,工作方法活,极具代表性、创新性和指导性,是我省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典型代表,充分体现了近年来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整体成效,案例评选活动被12月13日河北新闻联播报道。自12月26日起,“河北普法”微信公众号陆续刊发20个优秀案例,供各地各相关部门相互学习借鉴。我市报送的《党建引领 “三治融合” 探索建设民主法治社区新路径 ——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街道红旗里社区》获评“十佳提名案例”。
党建引领 “三治融合” 探索建设民主法治社区新路径
——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街道红旗里社区
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路街道红旗里社区占地面积0.37平方公里,有常住居民2437户、5500人。社区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现有在册党员170名。红旗里社区党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共治、法治“三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大力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擘画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蓝图。先后获得第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优秀家长学校、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省“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省“圆桌对话”先进社区等多项荣誉。
一、党建引领,发挥核心作用
(一)抓核心治理。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促文明强治理”的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大党委大治理”工作格局,吸纳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每季度召开区域化党建联席会,共商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凝聚作用;共建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填写资源共享清单在社区公示,因时因地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形成“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局面。
(二)抓联动治理。社区党委面对辖区单位数量多、规模小、行业集中这一实际,按照组织形式相同、业务相近、区域相邻的原则,指导成立红旗里社区物业联合党支部、非公联合企业党支部,并选派优秀党建指导员入驻企业,指导开展适合小企业自身发展所需的党建活动。在此基础上,指导辖区5家小区物业公司及2家商业物业公司成立物业公司联合党支部,打造“红色物业”,成立“紧急救援行动队”,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10余处,确保突发事件能够快速有效得到处理,也使居民享受到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抓精准治理。充分发挥党员人民调解员发现问题及时、敏锐及调解问题灵活、有效的优势,成立以社区老党员为骨干力量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室”10个,使其成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稳压阀”。在抓调解的基础上,以帮扶互助作为基层治理“助推器”,社区党委在下辖红旗西里党支部率先成立“随手帮”党员服务驿站,红旗西里18栋党员楼栋长谢笑平与智障居民刘某是“随手帮”党员服务驿站结成的第一个帮扶对子,谢笑平带领几位热心居民负责刘某采买生活用品和日常照顾,已坚持三年。
二、居民自治,提升治理能力
(一)培育骨干带头自治。社区党委打造“党建网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的带头示范作用,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王方起,是著名的“红色宣传员”,他编写快板书《颂二十大》、改编歌曲《东方红》等被河北门户网站报道;李可君,社区的文艺能人,编写的散文诗《和你在一起》,真情描述社区干部与居民深厚情谊,字字走心句句用情,在微信圈、网格群被大量转发,获赞无数。
物业经理王建华,在创城期间,自主出资为小区粉刷墙壁、规划停车位、更换垃圾桶,并乐于分享物业管理方面的心得及经验,受到同行和居民的高度评价;社区党委书记刘宇真充分利用互联网快捷便捷的优势,拓展成立网上“微党建工作室”,录制微党课、抖音等普法直播,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法律常识向居民普及,拉近与群众距离,增强了社区党委的向心力。
(二)楼院管理规范行为。社区党委充分激活城区治理“末梢神经”,以红色楼道、法治楼道、书香楼道为主题,打造“最美楼道”3个,形成爱党爱国、民主法治、和睦友善的楼道文明新风尚。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红旗西里4栋、18栋组织成立“楼院居民自治管理小组”,张贴“全家福”、明确楼组公约、打造宣传阵地、建立自治微信群,并定期召开楼组成员大会,实现了楼组“一家亲”,成功解决群居房扰民、墙体裂缝等棘手问题。特色楼道创建与加强基层治理、服务民生有机结合,提升群众参与度,使居民群众获得感更足、幸福指数更高。
(三)文化活动搭建平台。社区党委依托文化路街道社工协会,以文化为平台,多种形式宣传法治文化。“蒲公飞扬”绘画班、“舞动青春”舞蹈队、“红旗飘飘”合唱团等多支文体队伍,将法治元素融入到绘画、诗歌、小品、歌舞、快板等文艺作品中,“法”韵悠长,丰富群众法治文化生活,建设居民的文化家园和精神故乡。
三、协商共治,培育多元力量
(一)发挥党代表作用。社区党委注重发挥党代表行业优势及特长,2012年在全省率先成立第一家党代表工作室,围绕社区中心工作策划活动,推动党代表服务群众“零距离”,成为群众贴心人。市级党代表、市档案馆馆长杜莲艳策划开展“与改革开放同成长、与文明城市共奋进”“走进档案体验档案文化”等系列主题活动,被7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二)发挥帮扶单位作用。社区党委每月15日召开党建联席会议,邀请7家辖区单位和2家市级帮扶单位共同参加,大事共议、实事共为、要事共决、急事共商,有效整合辖区人力、物力及各类社会资源,在“三城同创”和基层民主法治社区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形成社区治理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局面。
(三)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社区党委注重引导社会力量走进社区、服务居民,引进青年创业者协会、市心理卫生协会等社会组织4个,参与就业培训、义诊服务、心理咨询等活动。依托街道(社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站),面向居民群众及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及疏导,加强“心防”建设,做到每日有服务、每周有活动,服务各类群体千余人次,得到了居民的普遍认可。
四、和谐法治,提供根本保障
(一)法治建设特色化。社区党委充分利用社区法律顾问资源,以社区法律服务站为平台,通过法治课堂的形式,为广大居民提供个性化普法菜单,以案释法、讲授法律常识,有效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法律服务微信群”,社区法律顾问李洪亮律师每天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在线解答居民的法律问题,实现法律服务与社区群众的“零距离”接触,居民们亲切地称呼李律师为“百姓律师”,并为其送上“授课答疑为民解忧,法律服务尽职尽责”的锦旗,以示感谢。
(二)普法活动常态化。社区党委在辖区红绚街的显著位置打造集美化社区、提升城市品质、满足群众法治文化需求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宣传长廊,人文景观与法治教育、法治宣传、法治故事等“法”“景”融合,打造社区群众“能看、能学”的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拓展社区法治宣传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性思考、自觉接受等方式转变,真正让法治融入居民生活、走进群众心里;设置法治图书“漂流书亭”,通过“援助+自助”即居民捐助一本书便可借阅一本书的方式,收集 200余册法律图书供居民阅读,实现自取式、流动式、开放式普法;大力发展社区普法志愿者队伍,成立由辖区26名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热爱公益事业的离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及法律专业学生组成的法律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其法律专长,打通志愿服务“供给侧”,开展普法宣传志愿活动百余次,引导居民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
(三)解决问题实效化。采取“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各方协同”模式,树立居民依法解决问题的理念,引导社区法律顾问在法律服务中,重视发现信访苗头隐患并化解信访难题。翡翠新居34栋的100多户业主因房子产权的类型问题,多次聚集要进行上访活动,在律师顾问及房产局专业人士的劝导下,最终通过诉讼开发商获得了相应赔偿。辖区老上访户龙某,在法律顾问的帮助下,选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夺回自己的房产。
(四)法治亮点品牌化。结合社区心理服务阵地优势,社区党委创新“法律援助+心理服务”调解方式,将法律服务与心理咨询相结合,在帮助居民解决法律问题的同时,也会为由于法律纠纷而有心理困扰的居民解决心理问题。化解典型案例纠纷两起:一起是婚姻危机破镜重圆、重归于好,当事人“哭着来、笑着走”;一起是信访问题引入法律渠道,已实现“息诉罢访、事心双解”,打造了“情法相连、情法互融”的红旗里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更加重视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层的作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红旗里社区党委将不断深化法治社区建设力度,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以文化人、以法育人,扎实有效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工作,让民主法治建设为基层社会治理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