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作中的刘育辉。
□ 张志青
“没有你们检察官,我一辈子都出不了这口气,真是谢谢啊!”7月22日,孟某来到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向为自己的案子尽心尽力的检察官刘育辉表达谢意。
刘育辉是该院第九检察部主任,主要负责接访、办案、司法救助等工作。在孟某信访案中,刘育辉重新对案子进行反向审视,发现了一个细节,另辟蹊径,使该案有了转机。孟某特意来检察院送上一面锦旗。
控申检察是检察机关与群众联系最直接的“前沿”和“窗口”。
“群众来访,大多是遇到了不公、不平、不明之事,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这些憋着一肚子委屈、不满,甚至怨气的群众解开疙瘩,让他们满意而归。”刘育辉常说。
如何做到让群众满意呢?刘育辉有自己的工作思路。无论是群众来访、来电、来信,每个案子他都会给当事人发信息反馈结果,能导入法律程序的直接导入,不能导入的讲明法理撤案,或者运用专业知识给出自己的建议。为了提高案件办理质效,他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邀请代表委员、人民调解员、律师等参与案件审查、化解工作。
王某的人生转折,就始于刘育辉的坚持。王某因官司败诉,开始缠访闹访。初遇王某时,刘育辉被谩骂了半小时。发生这样的状况,王某的案子成了“烫手山芋”,谁也不愿意接,可刘育辉没有退缩。此后五年,他坚持每月与王某见面,耐心陪着梳理证据。为彻底摸清王某案件的来龙去脉,刘育辉怀着职业的执着,走访多家单位,引导其申诉,及时导入法律程序。得知王某家庭因案致贫,生活困难,又积极为王某争取国家司法救助。如今,王某的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
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很多。
2023年10月,10岁的黄某陷入困境。她的父亲因案遇害、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被强制治疗,黄某跟随外祖父回黑龙江生活。了解案情后,2024年,刘育辉推动横向跨省、纵向三级联合救助,为黄某申请、送去了司法救助金,协调当地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爱心妈妈”定期对黄某开展心理疏导,还协调解决了生活补助。“孩子成绩上去了,也活泼了,和同学相处得很好。”在今年6月份的回访中,刘育辉听到这个消息,由衷地为孩子高兴。
大城县的张某因车祸失去妻子、自身致残,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刘育辉不仅为孩子争取到司法救助金,还协调学校减免了部分费用,联系村委会帮助办理低保,安排心理咨询师定期为孩子做辅导。
2022年以来,他办理的案件中,有5件被评为全国或全省检察机关典型案例,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一个家庭重燃希望的故事。
一捧真心,一颗匠心,一片热心,采访中,这是刘育辉给人留下的印象。2024年3月,刘育辉被表彰为“河北省模范检察官”。
从1989年入伍到2004年转业,从军营到检察院,从青涩到沉稳,从门外汉到模范检察官,刘育辉始终没变的,是那颗为民的心。他说:“穿上这身制服,心里想的就是要担起这份使命和责任,要成为老百姓能信赖、靠得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