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山海关法院迎来了100多名秦皇岛日报社的小记者和南园小学的“红领巾”法律援助宣传员们。这是山海关法院联合区司法局、区妇联为走在普法宣传最前沿的孩子们举办的专场开放日活动,旨在通过报社小记者和宣传员这一特殊身份,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意识,营造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法治环境,给孩子们送上一份最美的节日礼物。
【现场授课 了解法律援助】
为了确保小记者和红领巾宣传员们对法院有个全面了解,对法律援助有个清晰认识,在山海关区人民法院的大厅内,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案例,向到场学生介绍了法律援助的意义、案件的受理范围、受理过程以及律师接到案件后需要做的工作等内容。
【走进法院 种下法律的种子】
活动中,小记者和红领巾宣传员们参观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办案工作区、羁押室等场所。诉讼服务中心冯鑫法官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使得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法院职能,知晓了办案流程。
【模拟法庭 沉浸式普法】
在对法院和法律援助有了初步了解后,模拟法庭正式开始,庭审现场设在区法院第八审判庭,南园小学17名红领巾法律援助宣传员、秦皇岛日报社19名小记者身着法袍、书记员制服、律师袍、法警服,分别饰演审判长、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辩护人、被告人、法警等角色,现场分别模拟审理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援助案件《工钱,谁来支付》及子女不赡养老人的法律援助案件《老人,谁来赡养》。
“庭审”过程中,学生们非常投入,审判长主持庭审有条不紊,法律援助案件代理律师义正词严据理力争……控辩双方举证、质证交锋激烈,整个庭审控辩有序、环环相扣。“此次案件模拟,我的角色是审判员,通过案件审理,让我切实知道了,在社会中有很多的弱势群体,有了法律援助,会让他们获得免费的法律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公平正义,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日报社小记者金子皓说。“模拟法律援助案件庭审过程中,我的角色是一名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律师,为一名农民工讨要工资,通过庭审过程,我深刻感受到了作为援助律师的责任重大,我以后一定做好法律援助宣传员,把法律援助这一爱心事业告诉给每一个需要法律帮助的人。”南园小学李子昂说。
此次模拟法庭活动,让在场的孩子们深入了解到法律援助案件审理的整个流程和细节,切身感受到法律援助案件对于经济困难群体的特殊意义,对法庭审判过程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联合举办活动的各单位希望通过此次活动,给参与到活动中的每一个同学心中种下一颗法律的种子,长出懂法守法的嫩芽,最后变成参天大树,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庇护。
今后,几家单位将继续联手,拓宽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渠道,着力构建“注重实践、精准服务、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法治工作新格局。
区政府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徐型伟,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子明,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邹建明,区妇联主席张玲及公检法司相关负责人现场观看了模拟庭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