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秦皇岛长安网 >>党建园地

海港人民法院探索“1234”工作思路打造“诉服领航 公正为本”党建品牌

来源:秦皇岛中院         2024-07-11 16:15

近年来,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按照“一法院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总体思路,积极谋划系统党建工作创新、大力实践推进基层法院党建品牌创建,一批“主题叫得响、服务内涵深、工作措施实、带动效应强”的基层党建品牌初见成效。

 为充分发挥党建品牌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凝聚发展合力,进一步推动系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现开设【亮品牌、展风采】党建品牌创建展示专栏,对党建品牌创建示范经验做法进行展示,以飨读者。

近年来,海港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促进党建工作与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融合互进为关键,探索“1234”工作思路,通过紧扣一条主线、发挥两个作用、搭建三座桥梁、聚焦四维发力,着力打造“诉服领航,公正为本”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软实力”转化为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进一步畅通诉讼服务之“路”,擦亮司法为民之“窗”。

一、紧扣一条主线,把牢政治方向“领航标”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根本,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确保党支部工作立场不变、方向不偏。严格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建立“周五学习日”机制,由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带领支部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定期为干警上党课、强党性,组织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引导干警将学习成果融入到工作中、指导在实践上,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

二、发挥两个作用,激活担当作为“动力源”

一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擦亮奋进底色。选配优秀的青年党员干警充实立案窗口队伍,设立党员先锋岗,坚持司法为民的服务理念,为当事人提供现场立案、自助立案、网上立案和跨域立案等多种立案服务,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设“绿色通道”,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立案需求,定期组织窗口工作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通过互相交流总结提升,引导党员干警争做“诉服先锋”。

二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升队伍成色。将支部建在庭上,组建4个速裁快审团队,确保每个团队至少有1名党员,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的示范效果,并依托“线上线下调解+互联网开庭”相结合模式,推动“先行调解、繁简分流、登记立案、快审速裁或者精审精判”的全流程运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党员干警充分考虑案件复杂程度和社会影响因素,精准识别简案、繁案,不断完善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全面提升案件审判质效。

三、搭建三座桥梁,画好司法为民“同心圆”

一是架起事心双解“阳光桥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推动以“周、天”为单位的接访工作制度,探索建立“简单问题当场化解——复杂疑难协调联动——复查结果及时反馈”的接访机制,积极主动地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的诉求。坚持每周召开信访工作协调会议,引导党员干警在化解信访案件中践行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办理好每一起信访案件,真正解决群众诉求,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切实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深做实做细。

二是架起利企便民“绿色桥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当事人多层次、多样化立案需求,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便捷立案通道及优质立案服务,开通涉企绿色通道,降低涉企纠纷解决时间和成本,为企业立案提供便利、优质服务。同时深入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涉企案件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新模式,将保全、鉴定、评估等辅助性、事务性工作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最大程度上为法官减负、为司法提速、为群众解忧。

三是架起精准服务“云上桥梁”。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托微信小程序“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河北)”,将传统的司法惠民服务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高度融合,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诉讼提供网上诉讼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等智能化服务,争取在立案环节实现涉企纠纷“最多跑一次”。2024年来累计进行网上立案4376件,让当事人在享受到高效便民的司法服务同时,进一步体会到司法为民的温度。

四、聚焦四维发力,绘就诉源治理“新枫景”

一是抓牢源头预防“关键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诉源治理“法官四进”工作,依托基层党组织构建多方协作共建多元解纷网络。在东港镇挂牌设立三个“法官工作站”,作为第一批法官进社区工作试点,组织党员法官走向基层、提前介入,与乡镇、街道、村委会、居委会、特邀调解员等开展实质对接,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不出门、不花钱、无诉累的司法获得感,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实现矛盾不出村,化解在基层。

二是延伸多元解纷“联接线”。成立诉源治理中心,推动建立以法院、各镇街、社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区级各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的诉源“3+N”联合联动多元解纷机制,在每个派出法庭派驻一名人民调解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最优解”,2024年来诉前化解案件457件。与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同搭建“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成功化解纠纷436件,赔偿到位资金4802万元,节省诉讼费用57万元。畅通多渠道、多层次金融纠纷化解途径,成功化解金融纠纷87件,赔偿到位资金4512万元,节省诉讼费用44.9万元,在减少人民群众诉累的同时,切实帮助当事人解开矛盾“心结”。

三是拓宽法治服务“覆盖面”。积极落实党员干警深入社区“双报到”的活动要求,引领干警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积极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法治宣传教育、社区卫生清扫等,为群众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和帮助,辐射带动非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4次,送法进校园活动7次。并紧扣社区矛盾纠纷的特点,将调解课堂搬进社区,引导社区干部、网格员学法调解、用法调解、合理合法调解,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处置在前端、化解在一线。

四是打造基层善治“共同体”。积极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邀请9家“总对总”成员单位和12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座谈,逐步健全海港特色“总对总”多元解纷机制开展交流,目前对接基层组织达50%以上,为深入开展“四调联动”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鼓励党员干警积极进行理论研究、经验总结和案例撰写,报送的《“法院+工会”群体劳动报酬给付纠纷》入选河北高院涉劳动者权益保障纠纷多元化解典型案例、《“法院+人行”合力化解 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入选河北法院“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优秀案例。

下一步,海港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联合党支部将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红色纽带作用,深入探索党建与诉讼服务有机结合的切入点,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深耕细作,让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司法获得感、满意度。

关键词:“1234”工作思路,“诉服领航 公正为本”,“一法院一特色、一支部一品牌”责任编辑:秦皇岛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