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秦皇岛长安网 >>政法先锋

卢龙检察院:以品牌力量书写检察为民新答卷

来源:河北法治网         2025-04-01 15:07

□ 本报记者 刘波

2022年,卢龙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原专职委员王丽先后被追授“中国好人”“全国政法系统双百政法英模”和河北省“年度致敬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该院将政法英模王丽的精神总结提炼为“忠诚、敬业、为民、热爱”,倾力打造“砥‘丽’前行”党建品牌。在全院营造了学习英模、崇尚英模、争当英模的良好氛围,培养了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作风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的“王丽式”新时代党员队伍。激励检察干警担当作为,在英模精神引领下不断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该院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文明接待室”“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河北省模范检察院”等多项荣誉。

铸魂:让英模精神扎根干警心田

走进卢龙县检察院,大厅里、走廊里随处可见“砥‘丽’前行”特色党建以及各种检务工作流程的宣传展板。“我们提出以王丽精神为基础的特色党建品牌,就是为了让所有干警学习英模、争当英模、赶超英模。”该院检察长刘全芹说道。该院通过制定专项学习计划、开展主题研讨、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深化英模教育。同时,实行党员服务亮牌上岗,开展“砥‘丽’前行先锋岗”和“砥‘丽’前行示范窗口”评选活动,不仅突出党建品牌效应,更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使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2023年初,该院干警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监督职责时,通过无人机巡查发现,卢龙县石门镇某村以北有一个水面面积1.5万余平方米的积水矿坑。通过调查检察干警了解到,该矿坑是2009年到2016年露天采矿后留下的,矿坑被废弃后,责任人未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回填,年深日久,雨水、地下水聚积于此,该矿坑不但严重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还存在着重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彻底消除隐患,该院迅速依法立案并启动监督程序,向卢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该局及时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管职责,尽快完成积水矿坑回填工作。卢龙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接到检察建议后积极履职,通过多方联系协调,到2023年7月,矿坑回填完成,恢复耕种面积近50亩。该院还以此案为契机,对2008年以来的类似行政案件进行了逐案排查,通过实地踏查,发现卢龙县境内仍存在大量积水矿坑,该院通过与相关部门形成联动机制,明确回填责任,形成统一治理合力,制定了详细的回填计划。该起公益诉讼案,2023年被河北省人民检察院评选为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典型案例。

赋能:以品牌建设提升履职质效

在“砥‘丽’前行”党建品牌引领下,卢龙县检察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高涨,党建、队伍、业务同频共振,“四大检察”综合履职质效明显提升。同时特色品牌延伸了新时代检察工作内涵,打造了具有卢龙检察辨识度的金字招牌。

为了有效保护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夷齐故里,该院推出“夷齐护‘未’”特色未成年人检察品牌。该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成立了以党员为主体的“王丽办案团队”,通过模拟法庭、法治讲座、线上授课等形式,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普法,定期举办“检爱同行·共护花开”检察开放日活动。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该团队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秦皇岛市巾帼文明岗”等多项荣誉称号。

该院通过加强与公安部门沟通,推动建立“一站式询问”模式,实现被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前介入全流程覆盖。该院还不断整合社会力量,引入专业司法社工,通过“4+1+N”(法治教育、公益劳动、心理测评、职业技能培训、家庭教育指导)教育矫治方式,有效提升教育矫治的精准性。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时,该院还同步审查侵犯未成年人线索,依托案件办理同步固定证据。同时,建立多种监督方式衔接机制,强化对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监督,全力守护涉未成年人公共利益。

该院创新“常规普法+特殊体验”的教育形式,明确“重点区域+重点场所”的治理思路,建立“重点人群+分级干预”的联防机制。在秦皇岛市成立了首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以“劳动+研学”方式挽救涉罪未成年人,先后开展帮教活动12次,打通了罪错未成年人重返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关键词:责任编辑:秦皇岛长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