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畅 通讯员 关韵)近日,全国人大代表马加友、秦皇岛市人大代表白茹明、山海关区人大代表陶万龙等十一名人大代表,受邀走进秦皇岛市山海关区人民检察院,调研考察刑事检察工作,重点听取了该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报告并参观了“‘未’爱启航”主题工作展区。
“未成年人是亿万家庭的寄托,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社会都要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山海关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以务实的举措跟紧了新时代的步伐。”马加友在活动展板面前,驻足良久。
“‘未’爱启航”是该院自2021年8月7日开始打造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旨在立足检察职能,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号召全社会尽责共画“同心圆”。在主题系列活动中,探索形成的“三新三度”的未检工作模式,实现了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整合和梳理,推动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互相促进、综合工作与案件办理互为依托。
制度落实,彰显检察温度。该院深入执行未成年人特殊检察制度,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采取“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同时着力未成年人被害人的救助工作,避免未成年被害人受到二次伤害。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一是做实社会调查,逐案分析犯罪嫌疑人心理特征、犯罪成因,助力精准开展工作;二是落实亲情会见,以家庭的温暖激发的未成年人悔过自新、积极生活的内在动力,挽救失足少年;三是及时心理疏导,帮助未成年人被害人回归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抚慰心灵创伤。
因地制宜,凸出地域特色。山海关地处沿海,具有多条入海河流,为预防未成年人溺水,该院大力开展防溺水宣传,针对未成年人独自到水边游玩的现象,向区教体局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并联合区教体局、边防派出所、急救医生在溺水事故多发地为学生讲授安全常识并进行安全演练,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安全坝”。
深挖线索,助推问题治理。在“守护学生出行安全”检察监督专项活动中,针对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自行车的情况,深入调查取证、及时呈请立案,精准制发检察建议,并就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开展公开听证和公开宣告送达活动,邀请团区委、区教体局和公益律师代表担任听证员。为保证检察建议落实力度,该院依托多媒体平台和法治副校长职责,制定“线上专栏+线下广播”的宣传策略,跟踪监督公安机关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促进广大群众对违规驾驶电动自行车危害性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延伸触角,落实两法规定。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相关规定,该院不断丰富“‘未’爱启航”活动内涵,一是着力关注未成年人出行安全,围绕儿童安全座椅安装,积极开展问卷调查、知识宣传、普法教育等系列活动,经验做法被法治日报、河北法制报等多家媒体刊载。二是全力守好在校教职工入口关,成立全市首家教职员工准入查询中心,制定《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实施细则(试行)》,在源头上预防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发生。
“‘未’爱启航”主题系列活动,超脱于具体个案的办理,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合理规划和深度挖掘,有效盘活了基层检察机关的有限警力,密切与其他相关单位的沟通协作,结合山海关区域特色,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新长城,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孩子安全无小事。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从细节着眼、从小事着手,通过查违规驾驶电动自行车等活动,解决了一个个未成年人保护的源头性问题,检察有温度、保护有法度、工作有深度。有你们守护着孩子们,我们都很放心。同时,我们希望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犯罪打击力度和法治宣传力度,打造好自己的检察工作品牌。”马加友的眼睛中,闪烁的是赞许、是信任、更是期待和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