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龙县以 “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坚持“六强化 六提升”,不断创新构建多元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强力提高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水平,有效夯实基层维稳第一道防线。今年以来,县、乡镇多元化解中心共成功化解矛盾纠纷调处成功447件,调处数量比2021年全年增长22.1%,保持了全国“两会”暑期、党的二十大等敏感时期进京赴省“零登记”,全县进京赴省到市来县信访案件同比2021年批次、人次分别下降20.1%、33.2%。
(一)强化高位推动,提升多元化解凝聚力。把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设作为县委书记领衔重点改革任务,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谋划出台了《卢龙县构建高标准“一站式”多元矛盾纠纷调处体系的实施方案》,在全县构建“1+N+N”高标准“一站式”多元矛盾纠纷调处体系,实行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办理、限期处理”一条龙化解,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领域、全过程的解纷服务。
(二)强化阵地建设,提升多元化解承载力。成立了县“一站式”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中心,中心安排专职调解员5名,从信访、公安、法院各抽调1-2名骨干人员,全天候在中心值班值守,退役军人、资源规划、住建等成员单位指定主管领导、工作人员,随叫随到。各乡镇全部建立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并运行良好,进一步规范村(居)调委会建设,形成县乡村一体化联动格局。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多元化解支撑力。制定出台了《专职人民调解员聘任管理办法》,提高以案定补补贴标准,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由原来的35万元增加至100万元。增聘专职调解员15名,全县专职人民调解员达38人,全县各乡镇全部配齐2名以上专职调解员,专职调解员工资补贴全部由县财政足额保障,至目前,全县专兼职调解员达1800余人。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组织调解员现场观摩,印发了《卢龙县人民调解案例选编》,在调解员微信群开通 “每日一法”,学习成功经验,吸取调解精华。
(四)强化争议化解,提升多元化解驱动力。推行矛盾纠纷“六诊”工作法。一是“预诊”见苗头。坚持“日排查、月调度、季总结”制度,突出“两会”、暑期等敏感节点和重要活动期,以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领域为重点,围绕人头、苗头、源头抓排查。二是“门诊”解民忧。深化警调、诉调、访调、检调对接,引导当事人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诉讼、复议等多种方式、手段解决纠纷。三是“急诊”化矛盾。加强预知预判,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上访事件,提前介入,特事特办,限时化解,防止民转刑和越级访事件发生。四是“出诊”抓调处。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各级调解组织的主观能动性,主动上门,走村入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五是“会诊”解难题。对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案件,组织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会商研判,集体会诊,把脉对症,合力攻坚。六是“复诊”查落实。对调解的矛盾坚持跟踪复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纠纷反弹。
(五)强化信息联动,提升多元化解服务力。利用“冀时调系统”“云上法庭”,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发挥县道交一体化调处中心作用,实现共建、共治、共处,做到数据无缝衔接。率先在全市创立了24小时人民调解热线(17733512348),集法律咨询与纠纷受理一体,形成热线受理、分流交办、定期反馈、快速反应的调解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多元化解的时效性。
(六)强化宣传引导,提升多元化解感染力。开展“沉下去 动起来 集民意 解民忧”活动150余次;在县融媒体中心“政法在线”栏目推出《多元化解纠纷矛盾 一站服务情暖民心》专版;组织录制“讲好卢龙调解故事”系列广播剧,利用各村广播全县播放,用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印制发放人民调解便民服务卡5万张,开通推广“卢龙人民调解+”快手、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营造了“遇事找法、调解为先”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