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老人走进卢龙县潘庄司法所,大声说他的身份证和社保卡被他儿子拿走了,他要了多次他儿子也不归还他。调解员问他是哪个村的?叫什么名字?老人看着调解员一脸茫然,不回答调解员的询问,仍然气愤地诉说着儿子的不是。调解员这时才发现老人耳聋,根本听不清调解员的问话,调解员问东他说西。调解员尝试着靠近老人耳朵大声地喊,希望他能听清楚,可是喊了半天,调解员的嗓子都要喊破了,老人还是听不清。怎么办呢?这可愁坏了调解员。
司法所崔所长突然想到,老人会不会认字啊?如果他认识字就可以把要和他说的话写下来交流了。于是马上拿起笔在纸上写到:你是哪个村的人啊?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年龄了?并将写有问题的纸拿给老人看,老人看着纸上的问话说:我是潘庄镇赵各庄村的,叫张某,今年85岁了。听到老人的回答调解员和崔所长马上舒了一口气,真没想到85岁的老人认识字,这下就可以靠写沟通了。
通过一张张纸上询问,调解员了解到老人两年前老伴死后,他的身份证和社保卡就被居住在印庄乡亭子岭的儿子张某拿去保管了。刚开始儿子张某某还能隔段时间给老人些生活费,可近一年来一分钱都没给老人。由于张某某长期在亭子岭生活,而且很少主动来看老人,所以老人有什么需求没办法及时通知张某某。鉴于这种情况老人想把身份证和社保卡要回来自己保管,另外他有一张16000块钱的存单到期了他想取出来,但是因为存单的名字不是老人的而是他儿子张某的,所以银行不给取,必须存单本人或者老人拿着他们爷俩的身份证才行。老人千方百计联系上张某某,张某某却不同意归还身份证、社保卡,也不同意把钱取出来给老人。说到这些事情张某情绪很激动,说如果不把这些东西归还给他就去法院起诉。
调解员通过书写首先安抚老人的情绪,告诉他一定帮他解决。然后多次打电话联系张某某,从“法”与“情”两个方面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法,“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善待老人就是善待将来的自己。赡养老人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温暖的亲情与责任。”通过调解员反复与父子俩沟通,细心劝导,终于达成共识。同时,调解员又督促了协议的履行,当调解员把身份证和社保卡交到老人手中的时候,老人眼含热泪一遍遍说着感谢的话。
调解无声,司法有情。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再看看桌面上30多张写满文字的纸,调解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