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秦皇岛长安网 >>法治秦皇岛

一份检察建议 让624艘三无船只“遁形”

来源:原创         2023-11-30 10:51

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检察院紧紧围绕新区海岸线占全市海岸线长度一半的实际,针对三无船只难管理、事故频发、后果严重的情况,结合省院开展的“燕赵山海 公益检察”专项监督活动,积极能动履职,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行政管理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对624艘三无船只进行依法拆解,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海上作业生产安全加上了“安全阀”。

一、调查研究。2020年以来办理的53件非法捕捞水产品案公诉案件进行调研,数据显示“三无”船舶和“船证不符”船舶作为犯罪工具的占比37%以上。该院使用“三无”船舶在禁渔期或者禁渔区进行非法捕捞,破坏了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周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导致渔业资源急剧减少,严重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占用了合法渔船的捕捞空间,降低了合法渔民的收入,而且因缺乏监管容易造成海上安全隐患,可能发生碰撞、沉没等事故,危及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严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二、检察建议助力船只规范管理。针对调查了解情况,该院向海洋渔业行政部门提出:摸清底数、制定管理办法、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宣传教育等4四条检察建议,并进行了公开送达, 检察机关与新区海洋和渔业局进行多次沟通协调,共同研究问题。发现,“三无”船舶问题在新区是一个历史性、行业性难题。上世纪90年代末,政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渔民和渔业养殖户纷纷响应政府号召,造船向海洋要资源。但随着经营生产规模扩大,对渔船需要不断的进行升级改造,产生了大量的“船证不符”的渔船,旧小的渔船是有证的,而新的、大的渔船却是无证无籍。渔民把旧船的船号涂到了新船上,平时生产违规开新船,年检验收的时候用旧船。2006年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成立后,这些“三无”渔船就随着行政区划的变化由新区进行管理,不适航的“老破小”堆积在码头影响环境,无证无籍和船证不符渔船非法捕捞破坏海洋生态资源,而且经年累积,这类渔船数量庞大,情况复杂,尤其还涉及新区广大渔民的民生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各类新问题。那么,打击“三无”船舶的同时,让更符合生产要求、更加安全的新船合规出海就是非法捕捞溯源治理的重中之重。为此,新区海洋和渔业局出台《北戴河新区海洋养殖渔船“船证不符”的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对“船证不符”养殖船舶进行统计,落实“船证不符”养殖渔船分类处理政策,依法依规执行罚款、 拆解、审图、发证等工作。联合公安、海警、市场监管等部门,完成“船证不符”海洋养殖渔船整治639艘,拆解老旧养殖渔船624艘。完成整治的639艘养殖渔船全部“船证相符”,实现新区不见“三无”船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宣传,实现效果的最优。为更好的发挥“三无”船舶整治检察建议作用,新区院组织了公开回复和研讨会活动。活动邀请了渔民代表参加,通过这种方式,让渔民直接参与到法律宣传和讨论中来,使渔民们了解行政机关治理“三无”船舶从无解到有解、从有解到优解过程,提高了渔民对“三无”船舶及其危害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渔民树立合法捕捞意识,自觉抵制“三无”船舶、抵制非法捕捞行为,实现最优的社会效果。

四、由我管到共治,实现双赢。该院结合办案,主动开展非法捕捞溯源治理。针对“三无”船舶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民合法权益危害严重,对三无”船舶的治理也是海洋渔业行政管理的重点难点的现状,通过梳理调研、检察建议、公开送达、督促跟进等方式,运用有解思维,切实地推动了“三无”船舶问题的解决;通过公开回复和研讨会,以开放、透明的方式,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提高了社会对“三无”船舶问题的认识,增强了社会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视,为公众了解和参与公益诉讼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有效解决了“三无”船舶这个长期困扰社会和行政机关的系统性、行业性治理难题,实现了“办理一案、整治一片”的办案效果。

 

 

 


关键词:北戴河新区人民检察院,燕赵山海 公益检察责任编辑:秦皇岛长安网